钓鱼竿?钓鱼?


2025-07-24 16:46:52  中国钓鱼网   来源:经济网

一根鱼竿的价格能有多魔幻?

去年渔具龙头企业天元一款原价1299元的鱼竿,直接砍到299元甩卖时,山东临沂渔具店主王刚盯着进货单直咂舌——他同级别鱼竿的进货价,比这售价还高一大截。

这幕堪称行业地震的降价,其影响一直延伸到了现在。这个规模500亿元的市场,正被价格战、仿冒品、测评乱象搅得鸡飞狗跳。

价格战撕开行业裂缝

渔具行业是真热闹。

线上有1亿到1.2亿钓鱼爱好者经常刷相关内容,4000多万钓友真金白银下单,25到35岁的年轻人更是占了六成多。“原来钓鱼才是抖音运动顶流”话题有1200多万人参与,播放量超过2400亿;淘宝上随便一款鱼竿,月销几千件都不新鲜。

2025年3月的天津渔具展

2025年3月的天津渔具展,吸引了诸多消费者。本刊记者 周琦 摄

但2025年以来,直播间的销售数据肉眼可见地往下掉。“降温”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价格——现在连“9.9元包邮”的鱼竿都随处可见了。

今年“6·18”,传统厂商的折扣从往年7.5折降到6.5折,不少单品直接打折不搞满减,把价格压到了地板上。中小商家更惨,为了引流,中低端产品几乎零利润销售。

“这行产值不高,但从业者多、消费者广。”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特级竞钓大师刘志强向本刊记者介绍,“现在‘内卷’这么厉害,很大程度是前几年行业‘野蛮生长’闹的——一拥而上导致产能过剩,厂商为抢市场盲目降价,经销商库存堆成山,供需早就失衡了。”

天眼查的数据能说明问题:2022年钓具相关企业注册量27.7万家,同比涨了149.2%;2023年更猛,直接冲到53.2万家,同比又涨91.7%。

新玩家像潮水似的涌进来,市场哪吃得消?

线上杀价最狠时,线下店成了“免费体验馆”。北京一家渔具店老板无奈说:“现在钓友买装备前,先在店里摸竿子、试轮子,转身就去网上搜低价下单,我们利润空间早就被挤没了。”

线上直播目前已成为渔具商家最主要的流量入口

线上直播目前已成为渔具商家最主要的流量入口。本刊记者 周琦 摄

更糟的是,低价正把品质拖下水。有钓友发现,今年买的打折路亚竿,钓3斤的鱼就断了节;还有品牌悄悄降低鱼竿的碳纤维级别,就为了压成本。

“有些商家为了低价,用劣质材料做渔具。”刘志强说起这个直摇头,“不光坑钓友体验,还把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都挤没了,哪还有钱搞研发、做生产?”

大小企业的生存暗战

渔具行业的内卷,其实是场不公平的较量。

刘志强算了笔账:他的团队研发一款饵料,光测试就动员了上千人,折腾两年才定型,还要交税、给员工上五险一金,维护线下渠道。“那些小散乱的厂子呢?什么成本都不用承担,靠低价低质就能抢市场。”

2025年天津渔具展

2025年天津渔具展,有商家打出了免费送钓箱的广告。本刊记者 周琦 摄

小厂的打法简单粗暴:什么火抄什么,甚至连包装和外观都惊人相似,靠着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打擦边球。

正经企业想维权?难如登天。化氏鱼具创始人化绍新跟记者聊起去河北打假的经历时很是无奈:“取证、公证、找侵权企业……跑一趟下来,花了50多万元,最后连成本都没捞回来。人家换个店名继续卖,我们耗不起啊。”更离谱的是,小作坊连防伪码都敢抄,钓友买到假货根本分不清。

时至今日,化氏也一直为知识产权保护头痛:自家的冰蓝粉涂装的渔具火了之后,现在全网遍布“冰蓝粉”,销量比原创都高;花费数年研制的“昆虫元素”,上市不到一个月各种“昆虫元素”刷屏,品质虽达不到原研产品,但价格更低,还是吸引了不少人购买。

2025年化氏高湖挑战赛

2025年化氏高湖挑战赛,吸引了数千名钓友参赛。黄浩 摄

刘志强对此深表认同,“这个是大企业的痛点,抄袭成本太低,起诉流程太漫长而且惩罚力度不足,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,让企业有更大的动力研发新品。”

测评圈的水更浑。有些博主表面“客观检测”,实则跟品牌绑在一起,被业内吐槽“没资质还不公正”。这些操作把市场秩序搅得更乱,好好的产品可能被一句话毁掉。

破局得政企双向发力

如今,全国上下都在“反内卷”,价格战再也不能打下去了。渔具行业要走出内卷,还得靠实打实的产品质量站稳市场。湖南临湘的蜕变,就是现成可以抄的“作业”。

临湘以前的渔具产品低质滥造、仿冒制假现象非常严重。2015年那会儿,这里600多家浮标企业,大多是家庭小厂,设备简陋到用胶水粘漂尾,颜料涂得像名牌就行。有老板吐槽:“我们30元做的浮标,小厂10元就卖,根本没法竞争。”

转机是当地政府出手:规划了产业园区,给正规企业税收减免、地租优惠,还建了检测中心;同时用环保、生产标准卡掉小作坊,引导它们给大厂做配套——比如搞点毛坯、涂个装。

几年下来,临湘的钓具浮标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增至74家、行业从业人员更是达到了6万人。2024年,临湘浮标产业产值突破85亿元,成了“中国浮标之乡”。这种路子,正是 “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”的鲜活样本。

天津渔具展上,消费者在选购浮漂

天津渔具展上,消费者在选购浮漂。本刊记者 周琦 摄

“破局得双向发力。政府得定标准划红线,企业也得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。”刘志强觉得,行政部门尽快牵头具有强制效力的行业标准是重中之重,“这样既可以设定准入门槛,淘汰‘小、散、乱’企业,也让诸多渔具产品的安全性、可靠性有了科学测评的依据。”

化绍新也认为,行业没有标准是一把双刃剑,导致诸多企业创业易、强大难,“若标准尽快建立,预测未来的10-15年,渔具行业集中度可大大增加,头部10家左右的企业将占据优势地位。”

在刘志强看来,品质是企业能立足的定海神针,利润则是企业能推陈出新的基石,“我们的新饵料卖16元一包,算是中等定价,但对得起品质。”

化氏也在坚持搞新材料研发,尽量减少价格战对企业的消耗。“价格战是一时的,有技术才能活得久。”化绍新说。

经济网 本刊记者 周琦

(原标题:钓鱼竿?钓鱼?)


相关热词搜索:钓鱼竿 钓鱼 鱼竿

上一篇钓鱼攻略:走在前、挑大梁•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丨这支鱼竿有百倍“钓”力
下一篇钓鱼攻略:钓鱼比赛中突发山石跌落砸出巨大水花,当事人称幸未受伤

分享至